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科技局起草了《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7月5日-8月5日。
联系人:郭菲
联系电话:0635-8378986
邮箱:lcskjjjhk@lc.shandong.cn
聊城市科技局
2021年7月4日
《规划》共十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概况总结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分析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科技综合实力、创新引领能力、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惠民成效五个方面设置了8项量化指标。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九章。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能力、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品质生活科技赋能、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有:探索鲁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构建“一核引领、五平台联动、多点支撑”的科技创新空间新格局,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市重点发展的5大战略新兴产业和5大传统产业关键技术,5年内实现100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十四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家;探索“科技副总”制度,加强校地院地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我市现有院校人才和创新资源,形成“地方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良性互动格局;坚持科技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加强与省会城市群、京津冀和沿黄流域创新合作,实施“海外聊城”战略;持续推进聊城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发挥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发展;强化美丽聊城、健康聊城、安全聊城的科技支撑,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聊城品质生活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为第十章“加强规划组织实施”。提出加强党的领导,成立聊城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对全市科技创新重大规划、政策、战略工程牵头抓总。建立工作会商与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组织机制、资源配置、监督评估等方面完善任务落实机制,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规划》还设置了11个专栏,包括各县市区科技创新发展重点和我市10个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方向。
《规划》共分十个章节。在第一章“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对十三五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总体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第二至第九章分八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十章强调了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十四五科技创新总体思路、目标
到2025年,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市排名逐步提升,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持续增加,源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链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建成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鲁西科创发展高地。
(二)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内容
一是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围绕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总目标,聚焦重点领域,结合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实施鲁西科创大走廊工程,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带动示范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集中,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全面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聊城市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和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布局创新链,加快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着力破解制约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构建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引领作用。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目标,把创新势能转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持续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围绕培养打造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目标,加快汇聚一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海外创新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人才蓄水池,为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是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网络。坚持科技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深化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创新网络。加强跨国界、跨区域、跨领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嵌入全球创新版图,汇聚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引领区、新高地。
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评价综合试点重大机遇,积极争取进入试点单位、试点区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发展聊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七是推进品质生活科技赋能。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强化美丽聊城科技支撑,强化健康聊城科技支撑,强化安全聊城科技支撑。
八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围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为主线,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科技金融有机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的良好生态。
(三)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市政府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职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组织机制、资源配置、监督评估等方面完善任务落实机制,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保障,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经梳理汇总,共收到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建议2条,已被采纳并充实到文稿中。
1.聊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出修改意见:“因4月6日,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建议去掉中小板表述,加入注册制及北交所等关键信息。”
2.聊城市应急管理局提出修改意见:“应急救援领域重点开展非煤、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院前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需改为“应急救援领域重点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院前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
根据有关规定,市科技局对《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评估,具体情况如下: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扎实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根据省、市关于规划的有关要求,市科技局组织起草了《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
二、决策项目背景或概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列入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为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市科技局认真研究省规划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开展广泛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征集研发需求等工作,结合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精神,提出我市“十四五”科技发展方向,编制《规划》草稿。
《规划》共分十个章节。在第一章“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对十三五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制定了总体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第二至第九章从“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品质生活科技赋能、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十章强调了规划的组织实施。
三、评估主体、方法和进程
市科技局多次征求了市发改委、工信局等30个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建议,根据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完成会签。11月27日,邀请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等五名专家组成规划论证专家组,为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把脉问策、研讨论证。同时对照有关政策文件,对《规划》风险进行了评估。
四、风险分析
本《规划》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相关政策,符合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决策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划》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制定时机和条件成熟,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五、评估结论
低风险。
2021年11月27日,市科技局邀请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等五名专家组成规划论证专家组,为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把脉问策、研讨论证。与会专家对《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进行了认真研讨、详细论证,达成以下论证意见:
一是该《规划》草案政治站位高、基础工作扎实、指导思想明确、框架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符合国家、省和市关于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验收。
二是该《规划》符合市政府《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划》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是阐明市委战略意图、谋划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将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是建议与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学习借鉴先进市经验,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
2021年11月27日,聊城市科学技术局邀请专家对《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开展了效果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聊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内容紧贴政策导向,措施对策具体,符合聊城实际,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指导作用。
一、规划的预期效果
《规划》提出:通过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高科技特色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带动示范模式。通过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加快构建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引领能力。通过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培育集聚青年人才和海外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深化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合作创新网络。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成果转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我市技术要素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强化乡村科技、生态科技和健康聊城支撑,推进我市品质生活科技赋能。
二、出台时机评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市也处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生态雨林’”的机遇期,这些都对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专家组一直认为:《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对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出台正当时。
注意:
该问卷调查已结束或不在征集日期内,无法进行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