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解读《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113715000044280554/2022-4409146
2022-02-19 11:58:23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解读《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解读《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问:请问《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是什么?

  王相东:首先我代表市科技局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聊城正值全面塑造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指导今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20年,市科技局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坚持立足实际、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聚焦主导产业,突出科技支撑,注重体系构建,历经11次研讨、修改、论证。2022年2月14日,经市政府批准,《聊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

  一是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市创新环境建设实现长足进步。“十四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出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从国内看,创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显著增加。从我省看,省委书记李干杰同志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抓好十大创新,第一位就是抓好科技创新,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就难以赢得竞争新优势”。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寄予厚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发展阶段,聊城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动力、提供新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在谋划我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和工作举措中,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国家、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决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要求,深度剖析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差距,聚焦现实和长远需求,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综合实力提升,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二是总体思路。《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战略和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鲁西崛起等省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以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为核心引领,以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能力为主线,全面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三大攻坚战,强化科技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鲁西区域创新驱动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示范带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创高水平现代化创新型城市,为全市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规划》基本原则:(1)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数据链、信息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2)坚持人才创新驱动。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3)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坚持“提质”与“增量”并重,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和主力军作用。(4)坚持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各级政府提供优质科技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做企业了解创新的窗口、开展创新的前哨、推进创新的“店小二”,使创新者享有更多获得感,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生态。(5)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动科技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最大限度为创新“解绊”、为企业“松绑”。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把探索变成经验,把试点做成示范,为全市贡献更多科技创新经验。

  问:《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进行了哪些部署?

  王相东:“十四五”时期,聊城将从八个方面重点攻坚突破

  一是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围绕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总目标,聚焦重点领域,结合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实施鲁西科创大走廊工程,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带动示范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集中,打造鲁西科创发展高地,全面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聊城市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和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布局创新链,加快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着力破解制约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构建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引领作用。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目标,把创新势能转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持续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围绕培养打造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目标,加快汇聚一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海外创新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人才蓄水池,为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是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网络。坚持科技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深化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创新网络。加强跨国界、跨区域、跨领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嵌入全球创新版图,汇聚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引领区、新高地。

  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评价综合试点重大机遇,积极争取进入试点单位、试点区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着力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发展聊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七是推进品质生活科技赋能。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强化美丽聊城科技支撑,强化健康聊城科技支撑,强化安全聊城科技支撑。

  八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围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为主线,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科技金融有机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的良好生态。

  问:请问市科技局如何确保《聊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

  王相东:《规划》第十章节明确的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的四条具体措施。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规划组织实施的核心领导作用,成立聊城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对全市科技创新重大规划、重大政策、战略工程牵头抓总。发挥市县区各级党委领导作用,建立“一把手”责任意识,强化规划落实。明确各有关部门在规划落实中的职责分工,做好重大任务分解和落实。二是健全组织机制。建立地方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同省级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地方与省级政策相互支持和配合。市科技局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建立工作会商与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目标一致、部门协作配合的政策合力,强化政策落实。三是加强投入保障建立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科技资源在各类科技计划中的配置;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研资金监管与绩效管理,建立科研资金信用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建立规划实施调查和评价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把监测和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开展规划中期实施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抓好规划的落实和实施,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完成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聊城做出科技贡献。


  解读结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单位:聊城市科学技术局

  解读人:郭菲

  咨询电话:0635-8378986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