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解读《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聊城大学科技园的意见》
字号:
大 中 小聊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学科技园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先后涌现出了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等数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科技产业集群。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从我省政策来看,第一,《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要求要加快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省级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翻番,力争国家高新区省级大学科技园全覆盖,积极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第二,《山东省“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指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支撑“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建一批开放式大学科技园,打造科技型企业培育升级版。因此,建设开放式大学科技园,是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聊城大学科技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聊城大学科技园提出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意见》中对聊城大学科技园提出的主要任务有五个。
一是以“产业+学院+学科”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 聊城大学科技园将聚焦聊城市“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五大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学科”的创新模式,整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聊城大学等省内外优质高等教育创新资源,积极探索“科技园+研究院”“科技园+研究院+学院”园院融合的方式,构建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实现地方产业与高校院所优势学科良性互动,同时也是聊城市破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是采用“正向创新+逆向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正向创新”与“逆向创新”相结合的“双轮双驱”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设聊城概念验证中心,通过科技园平台化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中试阶段的资金投入。发挥“基金+政策”双轮驱动功能,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移转化,加速优质企业、重大项目成果、高层次创业人才向园区集聚。
三是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链条,实现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孵化。强化创业导师、人力资源、资金、政策等集成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布局大学科技园各功能分区,实现独立运营、协同发展。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打造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科技型创业群体。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双创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位于聊城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区聊城科技创新MALL,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可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扶持,为创客提供特色增值服务和提质增效的支持。
四是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服务双创人才培养。与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双创实践基地”,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连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培育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后备力量,引领支撑区域建设。
五是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功能,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融通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依托发挥高新区、高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探索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如何确保聊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宏观指导。高新区成立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作为日常管理服务机构。市科技局成立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专班,协同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完善支持政策。起草支持政策,充分运用市、高新区两级融资平台公司,设立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基金,建立跟投机制。将大学科技园纳入市级各类发展规划,在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充分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对标国家、省大学科技园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制定大学科技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强化督查督办,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督办并重,提升考核督查实效性。强化结果运用,树立绩效考核鲜明的激励导向,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提升考核激励性。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