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22年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
字号:
大 中 小



2022年是“科技政策落实年”,市科技局加快推动政策向企业叠加,服务向企业集成,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加快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针对企业对创新政策需求强烈、知晓度底等问题,聊城市坚持靶向思维、精准定位、问需于企的工作思路,创新政策推广方式,强化政策服务力度,全力推动科技政策兑现落实,有力激发了科技型企业创新创造动力。
一、强化科技优惠政策宣传落实。汇编科技政策工具书,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并在局门户网站公布。加强科技政策解读和细化。综合运用图文解析、视频动漫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对新出台的科技政策做到应解读尽解读。加强科技惠企政策宣传,确保企业对有关科技政策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加强科技政策推送服务。针对不同创新主体不同科技政策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为其提供精准科技政策服务。建立重点企业家联系群,定期推送最新的科技政策。持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加快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修订,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狠抓科技系统干部培训。建立科技政策大讲堂,业务科室负责人公开讲解科技业务和政策。
二、关于核心技术攻政策落实情况。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制定配套政策,设立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引导企业实施参与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今年以来,6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金额达到6300余万元,37个项目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1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3个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制定《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引导类项目实施细则》、《科技助力中小企业攀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立项支持市级重点研发计划26项、政策引导项目125项、中小企业攀登计划31项。
三、关于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情况,全年预计新增高企150家以上;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65家,是去年全年的1.3倍。狠抓优惠政策落实,落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1480万元,236家企业获得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1382万元。累计为45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50笔,贷款金额1.85亿元。引导企业用好“创新券”政策,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入网仪器网1270台/套,入网注册用户832家,使用“创新券”482张,49家企业获省级补助118万元。
四、关于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政策落实情况。加快建立创新平台体系。聊城全市已经建成一批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和载体,构建了国家、省、市多层次研发机构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工作统筹机制,将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新增数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局牵头工信、发改、人社等部门共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有效覆盖行动。从市级创新平台抓起,加大培育引导力度,夯实创新根基。对市级31家重点实验室、24家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了规范考核,组织实施新一轮市级创新平台申报。深挖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创新资源,推动波米公司争创“显示领域和集成电路封装用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助聊城大学与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亚军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共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聊城大学科技园建设,出台《市政府关于建设聊城大学科技园的意见》。
五、关于人才政策落实情况。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兴聊”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了科技领域人才引进培育的支持政策。通过挖掘高层次人才和辅导服务等工作,先后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国家外国人才项目2人、省“海外工程师”3人、省政府齐鲁友谊奖1人。做好外国专家服务工作,首次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证件“一次办好”,举办了2022年“外国专家建言会暨外国人才联谊活动”、“齐鲁国际讲堂走进江北水城”等活动,新增外国专家58人。助力大学生就业,招聘科研助理岗位152人,完成省定任务量的304%,列全省第2位。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